中腾餐饮:中国团餐的发展历程和经营模式分析呢
团餐即团体膳食,是一种为群体消费者提供集体就餐服务的餐饮.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团餐的发展历程和经营模式分析.
一、中国团餐发展历程
1、 传统时期—中国团餐的"大食堂"阶段
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团餐处于中国团餐发展的传统时期,这个时期的表现是:
我国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、机关团体团餐均以"大食堂"的形式为职工提供午餐. 主要特点是,食堂员工是自身单位的职工,与我国"温饱型"饮食阶段相对应,厨房设备简单,就餐场所装修简陋,菜品以大锅饭为主,餐单变化少而且很难讲究营养搭配.
2、 萌芽期—中国团餐的初始发育阶段
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这十年是中国团餐发展的萌芽时期,也叫发展的幼稚期,这个时期的表现是:
除了延续社会"大食堂"模式以外,九十年代初,有些餐饮企业拓展外卖业务,专门送餐的公司也应运而生,卫生条件不太讲究,价格低廉的盒饭风靡各大城市.这是中国团餐发展的雏形.与此同时,有的企事业单位、机关团体把原来为解决员工用餐的暗补、明补变成直接发钱,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职工用餐的困难,但就餐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.
3、成长期—中国团餐的发展阶段
九十年代是中国团餐的发展阶段,这个时期的表现是:
首先,商务写字楼的大量崛起,为团餐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市场需求,同时,发达国家、发达地区先进团餐理念的导入,刺激了中国团餐的发展,使其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.此时,团餐不但不再成为困扰管理者和员工的问题,而且成为商务写字楼配套功能及提高租售率的重要手段,受到了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.
4、转型期—中国团餐的市场化发展阶段
二十一世纪是中国团餐的转型发展阶段,这个时期的表现是:
随着企事业单位、机关团体膳食改革,团膳社会化、市场化、企业化已成为主旋律,专业团餐公司应运而生,团餐市场开始成型.其发展的突破口是独资公司、合资公司团餐的示范效应,接着是上市公司、中资公司团餐的社会化.特别是2013年中央"八项规定"、"十项禁令"的提出,一方面为大众化餐饮、中国团餐企业提供了最好的发展时机;另一方面,一些大型高端餐饮企业纷纷转型,把目标市场瞄向了团餐市场.
二、中国团餐经营模式分析
1.自我经营模式
自我经营是指各公司、企事业单位、物业公司自行组建人员,为工作人员提供团餐,发达国家发达地区有20%的各类公司、各类企事业单位、物业公司采用这种方式.
2.委托经营模式
委托经营又称专业经营模式,是指各公司、企事业单位、物业公司将团餐委托给专业团餐公司经营,即团餐经营的社会化运作模式.
3.委托管理模式
委托管理是指各公司、企事业单位、物业公司将团餐委托给专业团餐公司管理,采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方式,既保证对团餐的直接把控又发挥了专业团餐公司的水平。